零公里二手小米汽车的价格比我去年买的健身年卡还下得快。
你信不信?
反正我朋友圈里那几个抢了小米新车“头啖汤”的哥们,晒订单那天个个自带光环,仿佛下一秒就要站上财富自由的领奖台。
谁想到,这车还没开出小区,二手市场直接一地鸡毛。
后台留言像堆雪似的全飘过来,就差没问我:“哥,小米定金,是不是割韭菜的新姿势?”
场面一度比世界杯决赛还刺激。
那帮黄牛,抢单的手速堪比职业电竞选手。
有人半夜两点还在群里报喜,“拿下三单,明天直接加价甩!”
仿佛第二天就能低买高卖,赚个痛快。
谁知现实给了他们一个大耳光,零公里二手价直接按倒摩擦,后台各种求退定金的呼声,带着点“此处应有BGM”的惨烈。
黄牛气急败坏地控诉小米“耍赖”,米粉却开始装死,反正定金不多,认栽。
就像打麻将输了几块钱,没人闹腾,闹腾的全是砸了几千的。
我有点想笑,但又笑不出来。
想起前几年特斯拉、理想的那波“拼手速”,黄牛、键盘侠、真爱粉轮番上阵,二手市场价格此起彼伏。
那时候谁不是觉得自己能站在风口,结果风说停就停。
翻车的情节仿佛复制粘贴,主角换了个logo而已。
新势力造车的套路,黄牛们门儿清,米粉们就像被裹挟进了一场没有剧本的真人秀。
小米这回的定金政策,表面说是防黄牛,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。
黄牛拿定金当筹码,赌的就是热度。
等发现二手没人接盘,黄牛一秒变“维权达人”,评论区里痛斥小米“套路深”。
米粉们反而淡定,定金丢了就当买教训。
你看这场面,谁也别说自己是受害者,谁也别装纯情。
定金政策,舆论反转,市场表现,这几招下来,像极了足球场上的假动作,观众一阵欢呼,结果球早飞出界。
说到舆论,小米汽车这次的操作堪称“教科书级反噬”。
上市初期铺天盖地营销,什么“科技新贵”“性价比屠夫”,数据一顿猛砸,仿佛买到就是赚到。
社交平台上全是晒单,谁不想赶个热闹?
结果真金白银砸下去,热度散了,二手市场一片哀嚎。
有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进了局,有人还在为退定金奔走呼号。
你以为这是米粉的集体失落?
其实是全民投机过后的集体尴尬。
有意思的是,围观群众总能找到乐子。
有人在二手车平台“捡漏”,有人在评论区“吃瓜”,还有人晒出自己买入价和市场价的对比图,顺带吐槽一句:“做韭菜也要有仪式感。”
小米汽车的定金风波,像极了某些体育明星的转会大戏。
表面风光,背后一地鸡毛。
就像当年C罗转会,球迷、黄牛、媒体各有算盘,最后谁笑到最后,真不好说。
我也不是第一次见这种热闹。
新势力造车这几年,黄牛、韭菜、米粉、段子手,大家轮流演主角。
定金政策、防黄牛、二手市场,这些戏码早已不是第一次上演。
只不过这次,小米的营销把大家的期望值拉得太高,泡沫破了,反噬也就更狠。
有人说这叫“科技圈的自我修养”,我觉得还不如说是成年人的自我安慰。
再说,市场的数据不会骗人。
上市三周,零公里小米SU7的二手价平均跌了15%,有的甚至更狠。
这不是米粉的信仰崩塌,是市场对过热营销的反击。
有人回忆起当年蔚来、小鹏的起落,谁不是先被热度推着跑,等冷静下来才发现自己站在了山脚下?
热闹背后,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最后一棒。
评论区的热闹远没结束。
有人说小米汽车的口碑反转,是全民营销的翻车现场。
有人觉得黄牛就该被收拾,有人却觉得这次是米粉自食其果。
还有人在统计二手车平台的数据,研究小米定金政策对市场的影响。
谁对谁错?
谁又能说得清。
有时候我会想,下一次类似的热潮,谁还会冲动下单?
谁还会自信满满地晒订单?
是不是还会有新的黄牛、米粉、段子手,轮流扮演熟悉的角色?
还是说,这一切只是换了个剧本,演员换了,剧情如旧?
最后,我真挺好奇你们的故事。
你是抢单的米粉,还是二手市场上的接盘侠,抑或只是看热闹的群众?
评论区等你来爆料,别藏着掖着,说不定下一个故事主角就是你。
九八策略-股票配资系统-股票按月配资-配资业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